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游戏问答 游戏问答

七白彳亍第五人格-第五人格七七是谁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是杜甫写的吗的吗?2.求文化苦旅别感!(500字)3.教学教研常规七十条4.李白和杜甫谁更优秀<<旅宿>>是杜甫写的吗的吗?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

1.<<旅宿>>是杜甫写的吗的吗?

2.求文化苦旅别感!(500字)

3.教学教研常规七十条

4.李白和杜甫谁更优秀

<<旅宿>>是杜甫写的吗的吗?

七白彳亍第五人格-第五人格七七是谁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它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琎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琎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琎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幺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情绪欢乐。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多样而又统一,构成一个整体,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那样俊逸。庾信、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幺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幺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沉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幺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令人读完全诗,心中犹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确实道出这首诗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参考书目:《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辜正坤

://meiwen.blogchina/2484947.html

参考资料:

://edu.okhere.net/tz41600-711179-4-1-0-0/

求文化苦旅别感!(500字)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以干净漂亮的散文,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走进书中的情境与思考,我们不禁严肃起来.像一群被流放的孩子,流放到一块不甚熟悉的土地,逼使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宗于我们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实像,壁画依然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人手里,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而不顾,那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输往外国.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 它并非外表炫丽,而是它只是一种仪式,一种人性的,及它深层的蕴藏.我们在这儿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中国千年的标本,一样美的标本,纵使它曾经残缺,被人无情的,任意的转换.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们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们一种,回到家中那般自在,难怪历年来,许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时,便会到此隐居起来,但在荒山结庐有着生活上的麻烦,「大隐隐于市」便成了文人来江南隐居的最好推力.其实我们对「隐」有着正反两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当中国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区而开始凋零时,文人或学者们就会带着他们的知识修养到此处隐居起来,藉以免于战争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与官场浮沉是文人们的失意时刻,做什么事都不顺心,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身心获得纾解,找个地方隐居,等休息够了又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坏处是有人会把隐居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隐以求得一官半职,这些举动让中国特有的隐的文化开始产生变质,隐士生前的孤傲和死后的名声全然黯暗.尽管如此,我们对隐还是保有着正面看法,因为古代中国给文人发展的空间实在大狭隘了,逼得他们除了隐或许只有一死,与其这样让自己的雄心壮志殒落,我们会选择沉潜,待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

余秋雨曾说他常伫立前人伫立过之处,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

;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从他的文想至他的被贬,既遭贬谪,而永柳二州又是荒远之地,因此他自放于山林水泽之间,将其困厄感伤的心境,完全寄托在游赏山水之间与文章创作之中,使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永州八记」这样出色的山水文学,这样的一代士人的气节与傲气让后世学者不得不去尊敬他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和疑问来瞻仰这位大文豪.

合上书卷,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动的车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也许咱们应该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辽阔的土地,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教学教研常规七十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根据“生本课堂”和“学本课堂”的具体要求,我校提出了 “办有温度的教育,以成长陪伴成长”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温度课堂,结伴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整体进步,力争实现“让每 一个生命都自由舒展”的育人目标,特制定本教学教研常规制度。

第一条 执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 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条 转变角色定位。教师要做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 者、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反思者和研究者。积极推行“学本课堂”, 以“五精教学法”(精备 精导精育精记精练)为抓手,狠抓教育教学 质量,将“八字方针”(检查、督促、引领、帮助)贯穿于教学教研的全 过程,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域。

第三条 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根 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开发和 选用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条 健全责任制度。实行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师发展中心(教 学服务中心)、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五级教学管理责任制。 细化管理职责,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第五条 抓好制订。开学前,教学服务中心要按课程结合学 校实际,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 教师要按时拟定工作,交教学服务中心检查。严格按开展教学活 动,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第六条严格过程监控。教学服务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要对教师的各个 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评价记录,及时反馈意见。

第七条做好结果运用。各部门、各教师要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在搞 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每月指定1 一2名教师在教职工大会上作分享汇报。

第八条规范档案建设。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师手册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材料,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基础材料, 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九条 强化队伍素质。以成长陪伴成长,广泛开展“结伴”教学活 动,为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搭建平台。

第十条 浓厚教研氛围。每周1次教研活动,2次集体备课。釆用示 范课、优质课、探讨课、汇报课、专题讲座等形式营造研修氛围。以教带 研,以研促教,“教” “研”并举。既要“走得出去”,又要“请得进来”。

第十一条教学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教研组工作、 备课组、教师教学、培优辅差等。教学要目标明确,措 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

第十二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 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 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 的参照依据。教学工作必须有具体的质量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 监控措施,应在分管校长的组织下由教学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民主 治校中心共同组织制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审定后,于开 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第十三条教研组教学工作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结合本组 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由教研组制 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开学时交教师发展中心审定存档。教研组长 为执行的具体责任人。

第十四条 备课组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 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完成,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 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 课)、课程开发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 执行的具体责任人。

第十五条教师个人教学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前完成。计 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和 方法、教学进度等。任课教师在制订时要充分领会学校教学工作 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 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 节遵义航天中学恒大分校教师手册 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评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 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十六条制定后,学校应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实施情 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 员应及时对照,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 书面总结,交教师发展中心存档。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 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十七条自主备课。教龄不足6年的教师必须先自主备课,做到“三 清五备”。“三清”:课标清,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所教年 级的要求;教材清,了解教材内在联系,认真研究每篇教材,确定教学目 标和要求,掌握重点、难点;考标清,明白章节内容的考点及考查形式。“五备”:备知识、备学生、备导法、备学法、备检测。要求:写详案? 每节课要写明:①课题;②精育目标;③重点、难点;④教学方法、手段; ⑤教学流程;⑥课后作业布置;⑦板书设计;⑧课后反思。

第十八条 集体备课。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 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全员参与。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备课案’ 制作成电子文本及PPT发给每位老师。备课组成员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 根据主备人提供的备课案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要求做到“五备”,即: (1)备考点。做到“两个明白”:首先是教师明白,关键是研究如何让学生 明白。(2)备知识点。紧扣“三点”,即扣要点、扣疑点、扣联系点,理解 内涵,拓展外延。⑶ 备练习。做到“两适三重”,即适度、适量,重讲评、 重审题训练、重规范答题。(4)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缺陷。(5)备 教法和学法,形成学生的“学案”。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教学的重点、 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 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案,并在此 基础上形成导学案。

第十九条二次备课。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案的基础上,结 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形成自 己的个案。主备人将完善后的教案、学案、PPT(电子档)、精记精练交教 研组和教师发展中心存档。

第二十条各科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无特殊情况不得私自调课。 预备铃响时教师必须在教室候课,上课时间不准随意离开教室,课堂上严 禁抽烟、接打手机(手机必须设计为静音或关机状态),无特殊原因不能 坐着上课。

第二十一条 教师课前“五查”:一查考勤,二查卫生,,三查隐患, 四查状态,五查预习。具体标准:1.查学生考勤,弄清缺席学斗去向,及 时向班主任报告。2.查清洁卫生,地上有无垃圾;学生课桌内书籍是否摆 放整齐,有无杂物;卫生工具是否摆放整齐;教室文化是否有脱落迹象; 课桌上是否有杂物,书包是否摆放在规定位置。3.查安全隐患,夏天天气 晴朗,应关掉部分电灯,节约用电;门是否完好,有无安全隐患;窗户是 否清洁,窗台有无垃圾,窗帘捆扎是否规范;书柜是否关好,有无破损。4. 查学生情绪状态,学生坐姿是否端正;读书时书籍文具是否按照要求摆放; 有无生病等异常学生;有无情绪反常学生。5.查学生预习情况,通过抽查 或普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课堂重难点的 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二十二条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学本课 堂”,运用“五精教学法”组织教学。将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情景 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学中做到“三讲、三不讲”(学 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考点、易 错点、易混点),“五让”(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 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坚决杜绝“以讲代 学,一讲到底”的做法,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第二十三条 课堂须使用普通话,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易懂,讲 课时切忌带口头禅,做到教态亲切,板书字迹工整、布局合理、设计美观, 准确地体现教学的重点。衣着整洁,不得穿拖鞋、背心上课,体育教师要 着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第二十四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利用一体机等媒体进行教学,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十五条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尊重学生 人格,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严爱优等生,多爱后进生。

第二十六条? 每堂课由教学服务中心查堂老师认真检查,如实记录课堂情况,并打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作为教师考核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并每日公布。

第二十七条教师课后必须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每堂课的得与失。 教龄不满6年的教师,每堂课后应写教学反思;教龄6年以上,男教师55 周岁,女教师50周岁以下的教师,至少每周写1次教学反思。提倡教龄6 年以上的教师每堂课后也写教学反思。担任指导老师的教师,应指导青年 教师写好教学反思。

第二十八条教学反思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 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可用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学随笔、 教育案例、教后记和网络教研等形式来写教学反思。每月教职工大会选定 两名教师分享1个教学案例或1个教学故事。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每学 期上交1篇教学案例及1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师发展中心指定专家组 进行评奖。

第二十九条育人教书,管导管教。各科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对 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与班主任、结伴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全员育人。

第三十条按照“五精教学法”中“精记、精练”的原则,精心设计 习题,把握好习题的数量和难度。根据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分 层次布置课外练习。教材习题应在课上完成,课后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布置 精记精练。精记和精练要做到日结周清。

第三十一条精练由备课组统一设计,每一次精练就是一次检测,注 意内容合理,长度适中。精练分三轮:完成训练题、二次过关训练或错题 过关训练、变式训练。要求学生整理好错题集,对易错点、易混点、重点、 考点知识反复训练。教学服务中心将每天安排专人巡查精练情况并做好记 录。

第三十二条对学生练习应严格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凡书写 不过关格式不规范的须指导学生重做。每月每班由科任老师组织开展1次 学生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推选优秀作业交教学服务中心进行全校展评,促 进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第三十三条 精练批改做到“五必” 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 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取多种形式,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对精 练中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对学困生的作业尽可能当面批改,做好转 化工作。

第三十四条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提倡写鼓励性评语,不得使用挖苦或讽刺性语言。作文的批改,要求指出文中的错别字、错病句等问题, 要有较详细的批语(眉批、总批等),不能只评分数或等级。教师对后进 生的作业要加强面批面改,作业中的错误要让学生及时改正。提倡老师写 作业批语,使作业本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

第三十五条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精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带有普遍 性的错误,并在教学中取针对性的措施。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作业评比 展览。要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第三十六条 备课组要每周检查教师精练批阅情况,教学服务中心 要随时抽查,每月不定期检查2次,并做好检查记录,作为教师过程性考 核依据。

第三十七条辅导主要指自习课和早读、晚自习辅导,教师应积极主 动地进班辅导。辅导的主要任务是:①指导、督促、检查学生预习、复习 和做作业的情况,使学生有、高质量按时完成学习任务。②解决学生 的疑难问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③维护晩自习 纪律,与学生个别谈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第三十八条 早晚自习辅导要按时到岗,不中途离岗,有事要提前调 好辅导时间。辅导时不提倡集体讲课和考试,以减轻学生负担。辅导期间 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第三十九条对学生的辅导要因材施教,要关心后进学生,多谈心, 贯彻“培优、扶中、补差”的原则,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

第四十条辅导要有耐心,杜绝讽刺挖苦、训斥学生的现象。提倡各 学科教师课余时主动到教室巡回走动,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第四十一条 各年级各科根据限时安排布置好学生有关练习、考试, 实施“日清周练月考”的检测制度。力求做到:精练考试化,考试中考化、 中考平常化。

第四十二条各备课组要成立命题小组,专门负责学科周练、月考等 命题工作。考试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开学初教学 服务中心确定每次月考的时间,各备课组或教研组统—教学进度,统一考 试范围,确定命题人和审题人。命题完全按中考要求自主设计并经命题 须注明命题人、审题人,在规定时间内 将电子档提交教务负责人.若月考试题出现知识性错误等,影响 了考试结果,则需追究命题人、审题人及备课组责任。

第四十三条 音、美、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每半期由科任教师 组织学生随堂考试,要有成绩记载,由教学服务中心进行检查。体育教师 每期要按国家标准认真做好学生体能测试,并将过程性资料交教学服务中 心检查。

第四十四条 每次考试评卷后,备课组要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 学的措施,并将文字材料交教学服务中心。

第四十五条阅卷要求:①阅卷组分人分题流水作业,备课组长统筹 安排,既分工又合作,保证圆满完成任务;②阅卷老师认真掌握评分标准, 做到宽严一致,评分公正、客观,防止漏改、错改,严禁弄虚作,保证 阅卷质量。

第四十六条 试卷讲评前备课组要集中反馈学生的做题情况,讨论讲 评的重、难点。试卷讲评必须要先分析、归纳,填写好质量分析报告,再 有重点地讲评,杜绝“流水账”式讲题。试卷讲评课“一二三”:(一要 分析:用数据来说话;二要归因:以问题找原因;三要侧重:讲学生易错 点)

第四十七条教师之间要取长补短,结伴成长。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 每学期听课 不少于30节,教学服务中心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不少于 30节,分管教学副校长不少于40节,其余教师不少于20节。

第四十八条 学校领导听课要力求全面,覆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 不同层次的教师,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 其要对九年级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 课、跟踪听课。

第四十九条 教师听课后要认真填写观课记录,记录本上的项目要填 写齐全。教学过程记录要完整,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重视课堂教学 评价。

第五十条 有听必评,主动评课、积极交流,做好即时评价;要对整 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 点及改进意见,坚决杜绝只听不评或评价中只有优点而没有不足和改进建 议的现象。年轻教师要写出疑惑和听课感受,便于自身提高。

第五十一条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备课组活动由备课组 长负责组织,学科教师须全员参加,并按时做好教研活动记录,由教师发 展中心按时检查。

第五十二条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教 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周负责检查本组教师的导学案、教学反思及作业批改 情况,做好记录于毎月月底交教学服务中心检查备案存档。

第五十三条 各教研组毎周开展教研活动1次,每学期不少于16次, 毎次不少于2小时。每次教研活动均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 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有研讨结论或达成的目标,有研究记录, 切忌流于形式。

第五十四条 高级教师每期年至少上1节示范课或做1次专题讲座, 中青年教师每学年至少上1节优质课或研讨课,教龄不足6年的教师每学 期至少上1节汇报课。

第五十五条 学校毎年举办1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35岁以下教 师全员参与。毎年举办1次九年级青年教师精品复习课竞赛。教研组全体 教师成立磨课团队,全力为青年教师反复磨课。由学校专家组、高级教师、 教学名师担任评委。

第五十六条毎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科教学专题讲座(有 、主题、活动、小结等),由学科教研组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教 学名师主讲。

第五十七条毎学期邀请2-3名专家到学校开设1次讲座;请片区督学、 挂牌督学或教研员到校以讲座、听评课和互动交流等形式给教师以专业指 导

第五十八条 教研组要按时选派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 织的各类名师讲座、汇报课、精品课、展示课和研讨课等。

第五十九条各教研组每期至少举办1次与学科相关的大型学生活 动,如演讲比赛、课本剧、十佳歌手、实验技能大赛等,开学初由教研组 制定报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学服务中心备案,经学校统筹安排后,按规 定实施

第六十条教师专业成长实行全员结伴制,结伴形式为跨学科结伴和 同学科结伴,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统筹安排,并为结伴教师颁发聘书。

第六十一条结伴教师要分别制定辅导和学习,相互听课每 周不少于2节,并现场提出改训的应见或建议,促进共同提高。每月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登记检查。

第六十二条 教师专业成长阶段发展目标。职初教师:一年能入门, 两年能过关, 三年能成型,五年评新秀;初级教师:五年有规划,大赛 能拿奖,课题有研究,三年成新秀;中级教师:个人有规划,课题能研究, 参与工作室,三年成区骨;高级教师:期期有讲座,申报工作室,开发校 本课,三年成市骨。

第六十三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以教 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 归宿。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 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 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 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 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 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 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按照“小步 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以研究者的 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 经验进彳亍总结;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要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 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行动研究,加强过程指导,深 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

第六十四条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校级课题研究。坚持校本 课程研发。每个教研组至少研发一门校本课程,编订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 校本教材。

第六十五条营造浓厚科研氛围。明确教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 关系,逐步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制度和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确保教科研 经费的保障机制,学校对教师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要进行奖励。第二章检查与督促功上.

第六十六条 成立有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服务中心和教研组长(备课 一且5 )组成的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取定期和 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 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每月1次全程督查,实行一查— 通报,一查一整改,规范教学常规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十七条 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 考勤、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 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 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十八条每学期进行1次以班为单位的学生评教活动和家长对教 师教学与管理的满意度测评,收集学生和家长对教学的综合评价和建议,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第六十九条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部是抓教学常规工作的基层单 位,应配合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服务中心抓好“十查”工作:

1.查学案或导学案;

2.查集体备课;

3.查课堂上课;

4.查作业批改;

5.查课外辅导、;

6. 查教学反思;

7.查听课评课;

8.查学生及家长意见反馈;

9.查调代课情况;

10.查思想素质和专业成长提升情况。

第七十条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和严明的奖惩机制,营造全校上下齐抓质量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素质精良、作风过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教学管理队伍,培养一支敬业奉献、业务精湛、敢于对质量负责的教师队伍。

李白和杜甫谁更优秀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它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琎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琎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琎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幺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情绪欢乐。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多样而又统一,构成一个整体,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那样俊逸。庾信、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幺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幺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沉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幺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令人读完全诗,心中犹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确实道出这首诗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参考书目:《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辜正坤

://meiwen.blogchina/2484947.html

参考资料:

://edu.okhere.net/tz41600-71117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