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游戏更新 游戏更新

第五人格ivl音乐-第五人格国乐独奏

tamoadmin 2024-10-13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评价**《百鸟朝凤》?焦三爷为何收天鸣为徒?2.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3.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参考5篇4.1我国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分别是什么?请说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民歌与其他民歌音乐的关系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百鸟朝凤》?焦三爷为何收天鸣为徒?《百鸟朝凤》评价:该剧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剧作,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

1.如何评价**《百鸟朝凤》?焦三爷为何收天鸣为徒?

2.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3.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参考5篇

4.1我国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分别是什么?请说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民歌与其他民歌音乐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如何评价**《百鸟朝凤》?焦三爷为何收天鸣为徒?

第五人格ivl音乐-第五人格国乐独奏

《百鸟朝凤》评价:该剧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剧作,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该片坚守的,正是一条与《人生》《老井》《变脸》《首席执行官》等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深化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正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鼓噪。

依然葆有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的体现。它是中国特色的**创作的成果。中焦三爷收天鸣为徒,是因为天鸣凭借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打动了焦三爷。

剧情简介

陕西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小村落里,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焦三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他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

现在焦三爷老了,他急需培养接班人。徒弟游天鸣初进焦家班时年幼稚嫩,对焦三爷十分敬畏,虽然心有不甘被父亲“抛弃”在焦家班学艺,但仍有为争家门荣光全力博取师父赞许的信心。能够进入焦家班的学子必须人品端正,忠守唢呐艺人的德行。

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为考验两个徒弟是否符合标准,焦三爷这个面冷内热的黑脸师父使尽招数。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焦三爷演员: 陶泽如

唢呐王焦三爷是戏中焦家班的掌门人,技艺过人的焦三爷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引领弟子们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奏响唢呐艺人独特的光辉。

2、游天鸣演员: 郑伟、李岷城

拜焦三爷为师学艺,历经磨难,凭借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最终得到了师傅的认可,继承师傅衣钵后,历经艰辛,排除万难,最终把唢呐文化发扬光大。

百度百科-百鸟朝凤

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汉族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

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详见“六艺”),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的音乐家配合革命,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国民革命军中广为传唱,有的是用国外通俗歌曲旋律直接配以革命歌词。在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家更是同仇敌忾,写作了大量的抗日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后,又加入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流行歌曲。各地开始建立交响曲团,演奏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作曲家的新作。

东欧的乐团曾多次到中国表演,中国乐团也参加了许多国际表演会。中国音乐家也尝试用西方的乐器方法写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音乐,比较成功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纳了越剧的部分旋律。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首先从香港及台湾地区进入中国,尤其是台湾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大陆中国大受欢迎。

扩展资料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法考察。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古代音、乐有别。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百度百科-中国音乐

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参考5篇

计划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标准有:计划的重要性、时间界限、明确性和抽象性等。但是依据这些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所得到的计划类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以下是我整理的音乐教师 教学 工作计划 ,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1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在音乐 教育 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识体系较全面,本学期主要进行欧洲音乐和华夏音乐的鉴赏,重点是各民族的音乐精华,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修满18课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们高一下学期开设"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音乐的鉴赏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求学生能按时上课,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和欣赏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音乐鉴赏知识和技巧,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 文化 生活和艺术生活。

四、改进 教学 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并进,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体现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和欣赏性。

2加强音乐作品的选择,有目的的选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反复欣赏,让学生学会鉴赏技巧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文化背景。

3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质量。

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

一、具体情况

本学期本人主要负责高一1、2、3、4、5、6班的《音乐鉴赏》教学和高三年级音乐特长生教学工作。高一学生新入学,音乐鉴赏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但可塑性大。高三音乐特长生的专业知识提升较大,但巩固的还不够,声乐演唱水平提高教大,但依然有提升的较大空间。特别是临近高考学生的心理波动较大,畏难和怕输的思想很重,需要加强辅导。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方面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

二、教学任务及其目标:

1、切实执行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常规的要求,依据课改要求,认真完成所任教音乐模块各单元、各章节的内容。

2、在教学中依据我校"全面育人,彰显个性,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

3、启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知道,课堂教学体现合作互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通过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 音乐欣赏 习惯。

5、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集体意识、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6、加强音乐特长生专业的辅导与教学,逐步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平,争取使高三专业考生取得良好成绩。

三、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在所有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 措施 :

1、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3、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搞好本学科的教研教改工作。

4、完成教学任务,搞好常规教学

5、通过聆听与鉴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6、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7、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8、收集与整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通过收集整理,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学会处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学会对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保护的方法。

9、活动与创编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体验音乐、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学生音乐的表演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同学相互鉴赏与评价时间、空间。

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

一、重视高中音乐教研,提高我省教师《音乐鉴赏》之外的五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能力。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在经历数年之后,《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已经基本成熟,并已形成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演奏》、《创作》、《歌唱》等五个模块开设极少。为提高高中教学模块的开课率,__年我学科将把教研的重点转向了这五个模块的教学研究。

二、深入基层服务一线教师,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__年音乐学科将深入教学一线,开展“送教上门”、“送培到门”等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和解答新课程实施至今依然存在的疑惑,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做到在实践中收获,校正中前行。

三、深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新一轮音乐课改中,教师们比较困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 唱歌 课教学、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乐器的学习、演奏,有效参与音乐活动等此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老师们的困惑,计划由我学科牵头组织部分市进行此类课题研究,申报省级课题。

四、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的音乐教研员队伍。教研员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引领人”,为提高各级音乐教研员的教科研能力,使他们更好服务一线教师,__年我学科计划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计划培训到县、区及音乐专职音乐教研员。

五、建立省级“音乐工作室”,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立5-10个“音乐工作室”,通过帮、带、扶等措施、通过公开课、论文撰写、网络教研等活动,培养、打造一批,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4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一个年级的音乐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学期的音乐课当中,我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进步。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 年级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接受理论知识也比初一年级要快,而且声音音域明亮,感情处理能够参考老师的建议,对歌曲的处理更加细腻和丰富,本学期的 乐理知识 容量较大,难度加深,学习巩固c调、f调的基础上演唱乐谱。主要以练习和巩固知识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老师带领学生找到问题、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味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音乐课的设置上,分为歌曲、乐理、综合练习、欣赏、器乐学习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局每课的具体情况进行穿插教学,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音乐课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 想象力 、创造以及手、脚、脑、口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势,在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启发做出相应的动作。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审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多向其他的专业教师学习,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2、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把握、控制课堂环境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太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以唱歌为主,辅以欣赏,分六个单元,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

2、初二级,以欣赏为主,辅以歌唱,分六个单元,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2课时。

四、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对音乐知识点的欠缺。需加以注重。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音乐在学生身上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 歌谱 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5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用钢琴为学生谈唱歌曲和 简谱 ,让学生跟着自学,直到学生会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并交唱直到会为此。

5.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6.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7.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8.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六、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具体安排:

初一: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3课时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3课时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3课时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3课时

第五单元劳动的歌3课时

第六单元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注:机动与考试共2课时。

初二: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3课时

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3课时

第三单元雪域天音3课时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3课时

第五单元国乐飘香3课时

注:机动与考试共2课时。

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参考5篇相关 文章 :

★ 音乐老师教学计划格式五篇

★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方案范文五篇

★ 2022音乐老师工作计划5篇

★ 音乐老师学年教学计划五篇

★ 音乐老师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 最新音乐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五篇精选

★ 音乐老师教研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5篇精选

1我国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分别是什么?请说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民歌与其他民歌音乐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1、一、传统音乐综述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我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群众性,乡土气息严重,地域区别清楚,传承习惯浓厚,创新少。

中国传统音乐简介: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 “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1、学习和继承传统音乐的陈述结构

(1)中国传统音乐在旋律、音阶、音色、节奏等方面与西方音乐存在区别。

(2)中国传统音乐的陈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中还有一些特定的终止方式;中国民族音乐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中国传统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结构关系: 文学中有对联,音乐中就有上下句;文学中有“起承转合”四句诗体绝句,音乐中就有类似的四句结构小曲;文学中有八句结构的律诗,音乐中就有与之结构原则极为相似的、并大量存在于器乐曲的“六十八板体”(它也是八句,只是其中有一句内部有扩展,不及律诗规整);文学中有章回体,音乐中有套曲体;文学中有使用成语的习惯,音乐中也有集曲等使用现成乐思的习惯……;文学中有“枣核诗”等通过数列形态控制的游戏性诗体,音乐中也就有“金橄榄”等结构形态与之对应。《六十八拍》为琵琶曲。

3、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和曲式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唐大曲和戏曲音乐对现代音乐结构的影响。唐大曲的“散—慢—中—快”的渐变原则和后来的戏曲借助于板式速度结构来组织等线性结构思维,是我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最高成就。西方音乐结构的最高成就是奏鸣曲。唐大曲的曲式结构特点是: ①音乐是一种多段体结构。 ②体现着一种从“散起”到“入拍”又经轻歌曼舞而变作“繁音急节”的快速舞蹈(相当于“破”)的部分;收尾时节奏还有“散”(即“曲终长引声”)的渐变速度布局。整个乐曲在开始的时候,每个演奏者就开始调琴,他们预先不调琴,用这种方法将听众的感觉调进来,调进乐曲的感觉中来。 ③用核心音调(而不是主题或曲牌),即兴展衍变形来发展乐思。 ④新的声部控制关系。它是西方现代技术,也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写法相同。 ⑤新的演奏法和新音色。如:乐器萧的“冒吹”和重直觉、重音响的现代多声语言等。罗永辉的《千章扫》,符合现代西方音乐中“有控制的偶然”的作曲理念。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佛教音乐、道教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舞蹈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 中国传统音乐以“和”为音乐美的最高原则

中国传统音乐中,对于“和”的追求与表现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视“和为五音之本”。我国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对音乐的界定是:“乐者,天地之和也”。许多先秦学者都认识到“和”的作用,如史伯“和生实物”的观点,晏婴“相成”“相济”的观点。

儒家学派产生以后,把乐作为一种教化工具,注重发挥“乐以治世”的社会功能,对“和”的推崇达到了新的高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的观念就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孔子要求音乐“乐而不*,哀而不伤”,感情适度,在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上“尽善尽美”,起到“同民心而出治道”的作用。传统音乐“和”的取向是多方面的,既包含人与自然的“和”,也包含人与人的“和”,当然也有音乐内部诸要素的“和”。追求人与自然“和”,导致传统音乐中经常出现山水、月、渔樵等主题,如《高山流水》《潇湘水云》《水龙吟》《秋江夜泊》《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关山月》《二泉映月》《渔歌》《樵歌》《渔舟唱晚》等众多曲目。这些作品,不仅诠释了自然美,也展示了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使天、地、人达到了统一和谐。追求人与人的“和”,赋予音乐更多的教化色彩,追求音乐内部诸要素的“和”,使中国传统音乐在音程配合、节拍、曲式结构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对“和”的重视,使中西传统音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西乐重强度,中乐重深度。西方音乐的魅力在于它那强烈的震撼力。聆听西方音乐,受到震动的不仅是心灵,而且还有自己的全部感官和整个身体。例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其旋律的轻柔优美和谐,不是使你沉静下去,而是使你顿然产生翩翩欲舞的冲动。中国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你身心的陶醉,恰如清代叶燮在论诗时所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一)“中和”之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无论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都强调“中和”。与强调对比原则的西方古典音乐相比,强调渐变原则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确是相当格守“中庸之道”的。史伯较早提出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谐的构成规律。他提出,“和实生物”、“以他平他谓之和”。继而晏婴提出“相成”、“相济”的观点,实际上是强调音乐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季札在对演奏的各种乐的评价中,更突出地体现审美上的“中和”特点,分出了“哀而不愁气“乐而不荒”等这些“中和”美感的基本类型。孔子对中和理论的发展和基本成熟起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封建社会儒家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展奠定了基础。孔子要求音乐“乐而不*、哀而不伤”,达到感情适度;要求音乐“尽美尽善,达到美善统一;又要求人乐诗歌能起“兴、观、群、怨”的社会作用,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还要求放《郑》声,兴《雅》乐,达到音调典雅平和。中和之美这一美学范畴,在《乐记》中得以基本完善。《乐记》中指出:“大乐与天地同和……和故百物不失,”“乐养,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意即:天地之间,一切事物都须要“和”,惟其有“和”,才能百物生长,生生不已。“和”的实质是:“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磨,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从本体论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审美境界从不受制于外在因素,人们是在“天人合一”这种人与自然,音乐奇妙和谐的融合中达到审美愉悦,达到对自我的肯定。对现实的超越,它的范畴及概念并没有一种严格的界定。音乐的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体现,是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以及音乐自身内部的和谐统一。受民族观念和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历来追求一种中和之道。几千年来,儒家学者就是结合伦理的“中庸之道”来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的,并使它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最主要的审美特征。①生命律动之美,人主体的文化底蕴,内在修养,德性伦理乃形成对音乐审美中的万物归怀,以广大和谐的原则在超越世界中达到超越现实的终极愉悦。中正和平的精神人格,正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本质与精髓。

二. 中国传统音乐以“虚”为音乐美的最高境界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含蓄美,视虚实结合、阴阳相辅、意象共存为最高艺术境界,这种观念是道家思想的产物。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淡兮其无味”,他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主张:“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这种见解发展了《乐记》的“音由心生”的观点,注重用心灵体会自然、人生、社会,强调心的作用,是对儒家过分强调礼乐教化功能的校正。这种重视内心感悟的审美取向不仅影响了传统音乐美学,也符合当今“欣赏即是再创作”的认识,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至今仍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传统音乐一样,都要表现一个思想,这是一致的,但它们思想的意义取向则很不相同。西方音乐的思想往往趋向于表现“实有”,制造“意义”;中国音乐则趋向于展示“虚无”,取消“意义”。西方文化中,自然始终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实体存在的,故倾向于对它进行观察、研究,试图揭示其奥秘。所以,西方音乐总是实在、固定而且明晰,很少有空灵的效果。再加上西乐纵横交叉、网状铺叠的织体,更加重并突出了它的实在性。中国音乐则不同。中国音乐即使在表现一个实在的对象,这个对象也往往不是乐曲的真正核心,乐曲的魅力主要不是来自对象本身,而是在表现对象的旋律进行中所创造的特殊韵味和营造的疏阔、空灵的意境,使人听起来有一种“荡胸涤腑”的感觉。吴调公在论及诗歌中的“空灵”时,曾描述过这类作品的表现形式的特点,那就是:“在密度上以少胜多,在色彩上以淡写浓,在时间上从片刻见永恒。”中国台湾学者唐君毅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指出:“以愈少之物界形式,表现愈多之精神境界,而堪为人文精神藏休息游之所,其价值宜为最高。”这种含蓄美也许就是东方文化的神秘之处吧。

实践上,中国传统音乐常运用旋律,把主题表现得抽象、虚幻,不同于西乐借助和声、复调、配器,把主题表现得具体、逼真。可以说,西方音乐主要表现为“深刻”,中国音乐则表现为“深邃”,其内容和效果均很不相同。西方传统音乐的深刻主要是指音乐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和情感,其结构重逻辑、冲突,音乐时值建立在理性思维之上;中国传统音乐的深邃则是指音乐思维中所表现出的体验和领悟,是就音乐的意境而言,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幽婉、深邃、含蓄、淡泊,其时值建立在心理感受之上。西乐的“深刻”是静态的、固定的、明晰的,是可以诉诸理性的;中乐的“深邃”则是动态的、游移的,无意精确鲜明,它不可以诉诸理性,而只能借助于悟性、直觉,它是主题之外的一种审美特质。

“意象”之美“意”与“象”就作为音乐美学范畴而被广泛运用。意与象两对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美的创造创审美欣赏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的创造中,其集中体现为:以写意为主,写意中的写实。《易经》提出“立象而尽意’,“意”为意境,“象”为形象。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忘象。“立象尽意”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音乐要求通过音乐表演中的“气韵”,达到“传神”的目的,最后达到“写意”的境界。通过自然景物来“立象”、来达到“尽意”地抒发人的情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用的手法。中国传统音乐追求的是“一种与宗教境界相似,但又与它有着微妙不同的领域,即意境”,在意境中,情与景交融互渗,由景发掘出深层的感情,情的逐渐加深,又诱导出层层幻景,这些幻景构成一个独特的宇宙和崭新的意象。②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立象尽意’,因此它要求创作者和欣赏者都应当通过抽象的音响.凭情内心的感受,发挥审美联想,追求其“弦外之音“即所谓“离实得虚”,方能得到其深邃的意趣。

三, 中国传统音乐以“韵”为音乐美的最佳情趣

“韵”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是中国传统音乐独有的审美取向。“有韵则生,无韵则;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陆时雍《琴学丛书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一样,都涉及到主客关系,涉及到自我的情感表现和对象的形象描写这两个方面。西方音乐的价值尺度以“真”为旨归,总在对外部世界的再现和对自我心灵的表现这两者之间摆动,少有别的追求。其音乐,要么是理智、冷静地模仿自然,给人知觉上的真实感;要么是完全的自我宣泄,给人以情感上的真实感。中国传统音乐则不同,它不是单纯的表现,而是超越再现和表现之外的一种新的方法:写意。通过音色的处理和音列的起伏变化诠释生命的律动和自身的韵味,这是对内在生命律动的深入体验、感受、捕捉和表现,是中国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三)“希声”之

“大音希声”是我国传统美学中重要的音乐审美观之一。它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李耳)提出的关于音乐的美学观点。“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产生的“大音希声”的审美观认为,合于“道”的本性的“希声”之音才是“大音”,即为“道”本身的声音,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最纯粹的声音。④老子称这种音乐为“大音”,不只因为它无声,而更因为无声则合乎道的无为而自然、朴素而虚静的特点。他要求音乐创造一种悠远、朦胧、辽阔的“虚”的意境。这种“虚”的意境便是不可言说的“道”,得“道”才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在其看来,世界的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而在这里产生“希声”之音的“道”,非“惟人道可道也”的“道”,老子的“道”是独立于客观世界上的绝对精神。换言之,种声音乃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由人的内心产生的。老子这种“虚无”结构原则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包括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境不仅包括象,也包括象之外的虚空。 中国传统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一种空明灵透的境界,它虽由音之“实”与意之“虚”构成,但重在“虚”上。因此,老子说的“大音希声”和庄子说的“至乐无乐”引申出“无言之美”的审美理论,是合乎逻辑的。中国传统音乐的“虚无”、“意境”等审美范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1.流传性 、变异性

2.口头创作、集体加工、具有即兴性。 3.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4.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

与其他民族音乐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